“另类”教宗方济各:破千年惯例表态支持同婚还曾盛赞社会主义

2013年3月13日,罗马天主教会宣布新一任教宗(教皇)被选出,取名方济各,为效法12世纪的意大利圣人方济各[1][1] 1182-1226,天主教方济会的创始人,意大利的保护圣人。因其传奇身世及对一切受造物的大爱,而成为最瞩目的天主教圣人之一。),LGBTIQ+社群不会想到,这位首位出身于拉丁美洲、南半球与耶稣会[2][2]耶稣会是天主教最著名的修会之一,于1534年8月15日由圣依纳爵·罗耀拉与圣方济·沙勿略、伯铎·法伯尔等人共同于巴黎成立,成员除发一般三愿外,还需宣发第四誓愿,即服从教宗。圣依纳爵本人著作《神操》在领导力培育方面影响深远。耶稣会在兴办教育方面功勋卓著,在全球兴办了多所著名大学,复旦大学前身即为耶稣会士创办的震旦大学;台湾的辅仁大学、东京的上智大学、韩国的西江大学都有耶稣会背景。)的教宗,也是自1282年以来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宗,竟在短短数年内在同志议题上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全球风暴,让许多LGBTIQ+人士感受到片刻温暖,并引发了社会连锁反应。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教宗方济各因其“同性恋者有权组建家庭”的言论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焦点,甚至带动了联合国秘书长、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两国总统的连锁支持效应,这三人都来自天主教传统的国家。

2013年3月13日,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当选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

东西方传统反对同性恋各有缘由,中国可以因为家庭传统或孝道,而一般地缘意义上的西方社会,反同的主力正是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基督宗教的传统反同立场,过去通常以《圣经》中几处经文为依据,但当代释经学者、圣经学家已有定论,《圣经》中并没有一处经文涉及到今日之同性恋概念。所以教会反同,或者更好地说,部分基督徒反同缺乏《圣经》依据,不过是自我观念裹挟经典和传统而已。但道理如此,要打破常规,公开对LGBTIQ+社群表示友善立场,仍需莫大勇气,即使他是教宗、天主教的元首——他的官方头衔里有一个是“耶稣基督的在世代表”。

国人素来对宗教议题不敏感,但需知教宗是14亿天主教徒(2019年教会年鉴)的精神领袖,我国主席领导一国14亿人,教宗领导的14亿信众则分布在全球各国,因此每年全球重要杂志(如福布斯)的全球领导力排行榜前三位通常是中美俄领导人,教宗则通常会在4至6的位置徘徊。而且教宗是精神领袖,在伦理议题上具有权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教宗方济各是次言论引发了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

然而,稍微关注西方新闻的人都约略知道,教宗方济各对LGBTIQ+社群的友好姿态由来已久。在他当选教宗五个月后,教宗接受了世界上最悠久的杂志之一,由耶稣会士主办的《公教文明》杂志的采访,他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我收到同性恋者的来信,他们是‘社会的伤疤’,因为他们告诉我他们觉得总是受到教会的责备。可是教会无意这样做。我从里约热内卢的返程中说过,要是一个同性恋者有善意并且寻求天主,我就没资格判断他。……一次有人用挑衅的口吻问我是否赞成同性恋。我于是用另一个提问回答他:‘请告诉我,天主注视一名同性恋者的时候,是以慈爱看待他呢,还是排拒他,谴责他?’”同年9月19日,教宗方济各再度表示,希望天主教会宽容慈悲对待同性恋人士。

基于教宗的开放性言论,美国著名的同志杂志《Advocate/倡导》将教宗方济各评选为2013年该杂志的年度人物(教宗当年还是《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指称教宗是对当年推动LGBTQI+社群议题最具影响力的人。LGBTQI+社群对新教宗表示赞赏,BBC驻罗马记者威利(David Willey)当时甚至说,“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接受新的惊喜”。然而,对许多人是惊喜,对部分人则是惊吓,保守份子毫无疑问地质疑和挑战教宗,批评他对性道德的定义太过模糊,以及改变教会的传统立场。来自美国的雷蒙·柏克枢机(Raymond Leo Burke)于2016年和其他三位枢机主教联名致函教宗方济各,指责教宗将个人理念与天主教教义混为一谈。2017年,约有60名保守派神父更进而指控教宗方济各是异端。

在教宗方济各当选的2013年里,巴西、法国、乌拉圭和新西兰通过了同性婚姻,其中前三国都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2015年,爱尔兰作为天主教传统的国家,成为全球首个一人一票以公投形式通过同性婚姻的国家。

2016年六月,震惊世界的奥兰多同志夜店枪击案发生后,教宗表示“在祈祷中与遭此难以言表痛苦的家庭在一起、亲切慰问遇难者以及伤员的家人”。同月,教宗访问了亚美尼亚,在从亚美尼亚返回罗马的飞机上,他重复了三年前自己的表态,但这一次他将“我”凭什么判断同性恋者,提升到“我们”凭什么判断同性恋者,即把他原本的讯息由个人反省层面提升到对整个教会的要求。

同时,他说教会应向同性恋等道歉,“基督徒需要捍卫某些人,但我们却没有。”同年十月,教宗从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官方行程返回罗马的飞机上,再次面对记者谈到了同性恋议题,“当一个人(同性恋)到达耶稣面前时,耶稣肯定不会说因为你是同性恋而走开。”在这一年,天主教传统的国家哥伦比亚和马耳他通过了同性婚姻法。

2018年四月,教宗在梵蒂冈会见了来自智利的胡安·卡洛斯·克鲁兹,他是一位性侵犯的受害者,他向教宗表达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据胡安事后向媒体披露,教宗对他说,“胡安·卡洛斯,你是同性恋者毫无问题,天主创造了这样的你,天主爱这样的你,我根本不会觉得你是同性恋有任何问题。我希望你快乐地做自己,你应该爱自己,而不用担心别人怎么说。”这次言论同样有历史意义,因为教会一直以来认为同性恋取向是一种选择,而教宗方济各表达了和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同样的观点,即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取向。这对于许多LGBTQI+基督徒是莫大安慰,因为神父们常告诉他们,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性取向,因此是罪。

对此,BBC驻梵蒂冈记者兰姆(ChristopherLamb)评论,方济各的说法意义非凡,也代表他在同志议题态度上的转变,“从‘我凭什么论断同性恋者’到‘同性恋者是天主所爱的人’,他展现了天主教对同性恋的肯定,这是梵蒂冈教廷多年来缺少的作为。”同年8月26日,教宗方济各从爱尔兰返回罗马的飞机上再次强调,同性恋者存在于整个人类的历史中。他还说,天主教父母应该与同性恋子女交谈,不要将他们抛弃在家庭之外。

2019年四月,英国喜剧演员斯蒂芬·K·阿莫斯在罗马参与BBC的一套节目,他是一位同性恋者,他随同团队一起受到了教宗方济各的会见。阿莫斯对教宗谈到了自己虔诚的天主教徒母亲和妹妹,而他正在寻找答案和信仰,可是因为同性恋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并不被接受。教宗方济各对他说:“更加重视形容词(同性恋)而不是名词(人),这并不好。 我们都是人,有尊严。无论你是谁,或者你的生活如何,你都不会失去尊严。那些因为形容词而抛弃他人的人,是没有心的人。”在这一年,天主教传统的国家奥地利和厄瓜多尔通过了同性婚姻法。

2020年9月16日,教宗每周三在罗马圣彼得广场上例行公开接见,意大利的LGBTIQ+组织La Tenda di Gionata有机会与教宗面对面沟通。这是一群拥有同性恋子女的天主教徒父母所组成的组织(类似亲友会),他们将该组织出版的书《幸运的父母:为同志子女而挣扎的基督徒父母亲的见证》送给教宗,希望教宗方济各了解他们的历程。其中一位成员,拥有一位同志儿子的母亲MaraGrassi说,“当我把这本书递给他时,我向他解释说,我们是多么幸运,因为我们被迫改变了对我们孩子的一贯看法,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天主的美和爱。我们想与教会一起同行,并与教会建立一座桥梁,这样教会也可以改变她看待我们孩子的方式,不再排斥他们,而是完全欢迎他们。”教宗方济各回答,“当然,天主爱他们本来的样子,因为他们都是天主的孩子。”他接着说,“教会也必须爱他们本来的样子。”

2020年9月,教宗对同志母亲Mara Grassi说,天主爱同性恋者本来的样子。

如文章开始提及,就在上周,10月21日,在罗马电影节上首映的纪录片中,教宗方济各提及同性恋者应受“民事结合”的合法保护。此次言论比前几次更掀起风暴,在于触及了西方社会一个敏感的社会议题:婚姻。而在以希腊-希伯来两希文明为基础的西方世界,长久以来的婚姻观与宗教祝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宗清晰地提及支持民事结合,虽然没有触碰同性婚姻及宗教婚姻圣事,但相比过去的开放言论,又更进一步,因此吓得保守人士目瞪口呆。美国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的主教托马斯·托宾(Thomas Tobin)形容教宗的说法与教廷过去的立场“明显矛盾”。

天主教神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continuity/连贯性”,意思是天主教传统的一致性。然而,对于天主教来说非常重要的神父独身制,也是到11世纪才成为普遍事实。既然拥有千年历史的神父结婚可以变为神父独身制,那教会从过去反对同性结合转为支持同性结合,又有何不可呢?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截至2020年,全球通过同性婚姻的29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几乎全部都是基督宗教传统背景的国家,而天主教传统的国家则占据榜单近半数。今年5月26日,天主教传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同性婚姻合法化,为中美洲第一。

教会在西方长达两千年的历史,根基深重,教宗职务(耶稣大弟子圣彼得的继承人)作为教会的重要传统之一,在历史上对社会影响力也甚重。斯大林曾嘲弄说:“教宗有几个师?”然而,教宗这个身份以其道德力量却常能引发全球风暴。纵使在当代政教分离深入人心、天主教1960年代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3]([3]简称梵二会议,为罗马天主教会于1962-1965年召开的世界性大公会议。这次会议令天主教向世界打开了大门,提倡基督徒合一、宗教对话及以新思维面向世界。本文作者一直以为,是梵二会议首先打开了教会的对话之门,继而促进天主教传统的国家能开放思维,社会再推动教会本身更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接近一半都是传统天主教国家,而且这些国家本身依然较好地保留了天主教传统。)的自身革新后,教会仍旧广泛地、有影响力地参与着社会事务。教宗方济各除了在同性恋议题上屡掀风暴,他在古巴美国的和解,在巴以关系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所赞誉。

美国耶稣会士,詹姆斯·马丁神父(James Martin)是最近几年谈论同志基督徒议题绕不开的人物。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搭建桥梁——基督徒和同志团体如何建立彼此尊重、同情、体贴的互动关系》的书,在欧美市场上颇为畅销,他曾经总结了最近几年在教会内同志议题得以推进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柜,能见度加深了许多人的同理心;第二就是教宗方济各个人的影响力。有许多研究者将教宗方济各放在政治神学的立场去分析,认为他来自拉美,对和解放神学抱有同情态度,认为他代表了立场。然而,若我们不戴有色眼镜,也许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一位充满慈悲精神的老人,以其力量在对教会和这个社会发出勇敢的呼声,即使他仍有所保留,但我们实在难以苛求一位八十四岁的耋耄老人。

近年出版的最重要的两本同志天主教徒书籍《搭建桥梁》和《愿你的唇吻我》封面。

前几年教宗对LGBTIQ+议题的发言尚且只涉及牧灵关怀及人性尊严层面,我们目睹了教会内部对于LGBTIQ+议题的讨论与挣扎,还将拭目以待日后教会整体更积极地转变与回应。但这一次,教宗的发言直接与民事法律相关。现在,联合国秘书长、委内瑞拉总统、菲律宾总统回应了教宗的呼吁,支持同性民事结合或同性婚姻,那么下一个出面积极响应的政教领袖又会是谁呢?希望这个响应能一直推进下去,直到LGBTIQ+权益在每个国家都得到法律保护的那一天,毕竟,每个人的人权都是天赋的,平等的,无论有无宗教信仰,无论奉行何种主义,“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姐妹)关系的精神相对待。”[4]([4]《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